2015-12-22
6月28日,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在武漢未來科技城開建。這是我國首個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也是首個由企業牽頭建設的海工裝備研究院,它將直接瞄準市場需求和核心技術、關鍵領域進行研發創新,補齊“中國制造”的短板。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錢建平、武漢市副市長邵為民、湖北省國防科工辦主任張忠凱、東湖高新管委會主任張文彤、武船集團董事長楊志鋼、719所所長楊金成、武漢船用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敏、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永金、謝克斯特(天津)海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青為該院開工鏟土。
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由武船集團與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第七一九所、謝克斯特(天津)海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建設,占地400余畝,總投資2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于2017年底完工,二期計劃于2020年底完工。主要開展世界頂級水平的大型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高技術船舶、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工程裝備及海工通用配套設備等海工產品研發,為各股東單位及國內外海工制造基地提供研發、設計和項目管理的工程總包管理服務。全面建成后,將形成1500人以上的設計研發團隊,支撐總量10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是建設國家級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創新基地,帶動國內海工產業協同發展的重點工程。
武船集團董事長楊志鋼在開工儀式上致辭,他說,海工院定位國內外高端海工市場,實施“總體研發設計、總體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三大發展戰略,著力發展六大板塊,打造科研、設計、總包三位一體的創新研制平臺。今天正式開工建設,踏出了引領湖北海工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一步。
該船首任院長、武船集團副總工程師嚴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工研究院的重點在于突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補齊我國在高端海工裝備制造上的短板。企業牽頭建設研究院,是工程型思維,以市場需求為牽引,成果直接轉化應用,填平研與產的鴻溝。同時搭建起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資源的整合平臺,這種模式更親近市場、更有活力。
據悉,湖北海工研究院采取開放式的合作模式,既自主研發攻克核心設計技術,也吸收歐美國家的先進技術。通過大力發展國內的設計研發能力和總裝能力制造能力,提升我國海工裝備制造的核心競爭力,為“海洋強國”“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打下技術基礎。
當日舉行的湖北國際海工裝備技術論壇是該院成立以來舉辦的首屆國際海工裝備技術論壇,旨在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前沿技術交流合作平臺,活動得到GTT、HUISMAN、西門子、CIESCO、SWIBER、RICH MARINE等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的積極響應與支持。
湖北省副省長許克振出席論壇并致辭。他表示,未來十年將是我國海工裝備大有作為的黃金期。目前,我國海工裝備本土化率不足30%,市場空間廣闊。湖北省發展海工裝備產業,要搶抓機遇,從“大基地、大創新、大集群、大市場、大平臺”等方面著手,大幅提升湖北省海工裝備實力。到2017年,力爭使湖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產值達1500億元,打造我國海工裝備第四極。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錢建平參加開工及論壇開幕并致辭。他希望海工院不辱使命,拼搏超越,充分發揮各股東單位優勢,強化創新驅動,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海工產業發展做好強力支撐,為武漢市“萬億倍增”和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作出應有貢獻。同時希望海工院充分把握本次論壇機會,掌握海工產業前沿資訊,認真聆聽專家的意見,全面謀劃好海工院發展前景,盡快做好建設工作,快速形成產出。
嚴俊在論壇上作《對接中國制造2025,打造中國海洋制造總承包商》主題報告。劉經南院士、曾恒一院士、陳映秋教授分別作《通信導航方向技術》、《從用戶市場看海工院的發展》、《海工院打造總承包商》主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丁漢、張金麟、朱英富等6名院士及國內外行業專家、船級社、企事業單位參加論壇并就海工產業技術發展作了交流發言。